推进殡葬移风易俗

骨灰楼(堂)是政府殡葬服务的公共产品之一,是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放)的重要阵地,全面加强对骨灰楼(堂)的规范化管理,既关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事关提升民生福祉,更有助于推进殡葬移风易俗。近期,市民政局对全市骨灰楼(堂)开展全覆盖执法检查,围绕各骨灰楼(堂)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建设运营审批、内部制度建设、服务范围、物价执行、档案管理和移风易俗宣传以及消防设施配套情况等8个方面进行实地检查,查找我市骨灰楼(堂)建设发展和提供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努力推动全市骨灰楼(堂)规范有序发展。

据悉,目前,全市除4个殡仪馆配套建设骨灰楼外,另有金平区建有骨灰楼10个、龙湖区3个、濠江区6个、潮阳区8个、潮南区14个。除澄海区和南澳县的镇(街)未配建,其他区县的镇(街)或辖区内的宗教场所普遍建设有骨灰楼,但总体上分布不均衡。骨灰存放量较多的主要是各殡仪馆的骨灰楼、金砂陵园、南墩陵园和潮阳区个别镇的骨灰楼,目前这部分骨灰楼也多数呈现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各殡仪馆骨灰楼的管理总体上比较规范;各镇(街)、村(居)的骨灰楼(堂)管理普遍松散,卫生情况总体较差。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市民政局明确要求相关骨灰楼(堂)限期落实整改,并责成区县民政局对本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全面落实行业主管职责,因地制宜加强指导和督促辖区相关服务单位依法依规开展服务。同时,要求各骨灰楼(堂)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明确业务服务范围,主动公开收费标准和依据,规范服务行为,积极创新服务管理模式,努力满足群众丧葬服务需求。

殡葬人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措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殡仪馆、公墓属于人员密度大、流动性强,并且身份不确定人员多的高危场所,为防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和扩散,有效保障市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安全,花山殡仪馆、长泾殡仪馆、花山公墓切实加强殡葬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扎实防控举措,确保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的人身健康安全。

关于切实做好全市殡葬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 知

各镇(街道)民政办公室,花山殡仪馆、长泾殡仪馆、花山公墓: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全市殡葬领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防止殡葬领域服务机构疫情传播,确保服务对象和工作人员人身健康安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倡导从简办丧。

疫情期间操办丧事,能从简则从简,缩减参丧人员和时间,严禁大规模操办,必要时报当地政府部门审批。送葬要严格控制人员规模,原则上近亲送丧。遗体告别、入殓等仪式,要简化程序流程,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殡仪馆自即日起暂停一切守灵服务业务,暂停遗体告别仪式,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二、强化防范措施。

任何人员进入殡葬服务单位都必须佩戴口罩。殡仪馆要在接尸处、告别厅、取灰处等重点部位加强防控设施,营业厅每次由1名家属办理业务,采取进门登记、测量体温、洗手消毒等方式,降低感染风险。遗体要第一时间装入卫生棺或接尸袋后进行火化。送葬人员应在各自休息室或自家客车上等候,不得相互窜访,减少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所有工作场所要严格进行消毒,保持设施通风,消除引发疫情的各种隐患。

三、提升业务技能。

殡仪服务人员,要加强业务学习和防护技能培训,尤其是火化、整容等特殊岗位,要抓紧熟悉掌握传染病患者遗体处置的业务规程,确保一有情况,能从容应对、万无一失。

四、加强宣传引导。

各镇(街道)、村(社区)要加强对丧户的宣传引导工作,做好上门解释工作。殡仪馆、公墓要充分发挥“服务一条龙”从业人员的作用,采取印发告知单、信息公告等形式,浓厚宣传氛围,提升知晓率,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在殡葬领域得到有效落实。

江阴市民政局

2020年1月25日

具体落实举措

花山殡仪馆、长泾殡仪馆、花山公墓从1月27日开始,全部转入正常上班。市民政局紧急调度无锡埃微公司捐赠的口罩9000个给复工的两个殡仪馆和花山公墓的员工,加强职工防护,应对疫情。

花山殡仪馆

花山殡仪馆每天对营业厅、告别厅、休息室等主要工作场所进行消毒。工作人员佩戴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用品上岗工作。劝导丧属不要集群扎堆,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感染和传播。加强对社会上的殡葬从业人员的宣传,尽量减少到馆的丧属人员。

长泾殡仪馆

长泾殡仪馆则以最严格的标准和措施,专门拟定做好疫情防控的通知,建立相关工作的预案,切实做好安全应急和卫生防疫工作。同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做到日常情况“零报告”,重大情况及时请示报告,高标准落实卫生防疫各项制度要求。所有工作场所严格进行消毒,保持设施通风,消除引发疫情的各种隐患。稳妥做好遗体处置,防范疾病传播风险。加强防疫物资储备,防疫物资优先保障一线干部职工使用。做好工作人员排查,相关情况应及时报告。

花山公墓

花山公墓通过分发宣传单和电子大屏滚动播出,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宣传工作。同时做好防控工作,工作人员一律戴口罩,上门办事群众如果没有戴口罩,工作人员给他们免费提供口罩。此外,物业保洁人员每天进行定时消毒。

无锡为“海葬”逝者亲属买“人身伤害”险

无锡市第13次骨灰撒海活动在东海某海域举行。当天,在无锡殡葬管理部门及相关医务人员陪同下,72户无锡家庭的163名逝者亲属参与了此次“海葬”,105具骨灰被撒入大海。当地民政部门相关人士称,海葬以其不保留骨灰的方式,已成为现代文明殡葬的典型代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而且对推广壁葬、草坪葬、花坛葬等其它绿色生态葬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当天,在低徊的哀乐声中,参与海葬的逝者亲属手捧亲人骨灰,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将骨灰散落大海。无边无际的大海,如同寄托着他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一般绵延到天边。据悉,为了加强宣传引导和方便群众了解海葬活动的组织程序,前期殡葬管理部门专门开通了“无锡海葬”微信公众号,市民群众通过微信进行了预约登记。基于对参加海葬的逝者亲属的人身安全考虑,从今年开始,相关部门还为每名活动参与者购买了“人身伤害”保险,增加了随行医务保障,并抽调了一名专门的医护人员随队同行,提升了人性化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措施。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实施骨灰撒海活动以来,成功组织了12次海葬活动,全市已有862具骨灰撒入了大海,为逝者亲属节约墓穴安葬费近600万元,节约土地3000多平方米。从最初开始,无锡民政部门就将海葬活动定性为纯公益性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服务。2013年7月,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财政局根据无锡市政府精神,联合发文决定自7月1日起,对采取海葬的户籍居民,除免除海葬直接费用外(含车船费、撒海活动服务费、餐饮费以及两名随行家属费用),再给予每例1500元的奖励。与此同时,还举行了“践行绿色殡葬、守护城市文明”——无锡市节地生态葬清明共祭仪式,彰显了当地政府政府深化殡葬改革,持续推广这一绿色节地葬式葬法的坚定态度和决心。

无锡市民政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称,随着无锡市深化殡葬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厚养薄葬”理念得到了社会公众积极响应,市民群众对生态葬式葬法的接受度大幅提高,生老病死的传统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把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不再是“葬不起”的代名词,参与者倒是因自身观念走在时代的前列反而感觉由衷地自豪。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参与海葬的群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被动”变“主动”,不再仅仅限于收入低、经济差,“被动”选择海葬的家庭。同时,人员成分明显变化。以前的参与者基本是以高知识或者低收入群体为主,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分布,近几年,市民群众对海葬这一生态节地的葬式葬法逐步接受认可,除了党员、离退休老干部明显增多之外,参加海葬的中等收入家庭也放量增长。 

无锡尚无家庭成员合葬墓穴 力推“不占地”葬法

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成为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提及了系列殡葬任务。不过,其中提到的鼓励家庭成员合葬,在无锡市场上尚未见到相关墓穴。无锡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更倾向于不占地、不用地的节地葬法。

合葬墓穴仍要占地,无锡力推不占地葬法

这一《意见》中提出,倡导建设单人骨灰安葬或双人骨灰合葬占地小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节地型墓位,提倡地面不建墓基、地下不建硬质墓穴,墓碑小型化、微型化,最大限度降低硬化面积,并鼓励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提高单个墓位使用率。

对于家庭成员采用合葬方式,无锡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无锡目前没有这种墓穴。但在上海和北京这种墓地价格较高的城市有,通俗地说,这就是将墓穴挖深,原本只能埋葬一个骨灰盒的,则可叠加出两层或三层,按照亲人逝世先后,逐一埋入地下。举例说,在大城市,一个墓穴售价10万元,合葬墓穴通过加深,价格约12万元,能为一些市民家庭接受。不过,目前无锡墓地价格相对平稳,市场仍有1万元以下的墓地,这种家庭成员合葬墓穴的推出没有市场,因此一直没有推广这种安葬方式。“相对来说合葬墓穴仍要占据一定土地”,这位负责人介绍,其实无锡鼓励文明殡葬的做法更超前,力推不占地、不用地的墓葬方式。比如海葬和可降解骨灰葬法。目前无锡对于不保留骨灰的葬法,每位逝者予以1500元的奖补,以表示对他们选择的一种褒奖。

无锡多年倡导“海葬”,但骨灰撒散不合适

这份《意见》还提及了倡导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据无锡方面介绍,骨灰撒海是无锡一直在做的,从2005年至今,共组织了11次骨灰撒海的“海葬”活动,有769位逝者魂归东海。

但《意见》中提到的骨灰撒散则主要是针对全国而言的,西部一些地区可能地广人稀,有实施条件。但在无锡这些东部人口密度较大的城市则无法实行,城市主管部门肯定不愿意市民将骨灰随意抛撒到身边的河流中,因为这可能会对城市水源造成污染。而一些城市公共场所,如公共绿地也不能随意埋葬亲人骨灰,否则会引起他人心理上的不适等问题。

加快殡葬“互联网+”建设,实现实时异地扫墓

在这份《意见》中,还有“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与殡葬服务融合发展”的表述。据了解,无锡殡葬系统中的信息化已进行了较长的一段时间,管理已实现了信息化。以殡仪馆为例,可通过电脑系统为逝者选取服务菜单,每一分钱的消费都明明白白,形成透明的服务账单。

另外,青城公墓前几年就推行了网上祭奠,市民可以在网上为逝去的亲人打造一个网上家园,方便随时祭扫。无锡还正在调研探索更进一步的殡葬互联网管理模式。据透露,无锡殡葬管理处正在研究为每个墓穴制作二维条形码的可能性。在每年的清明祭扫中,总会有一些家人找不到亲人的墓区。将来在公墓证或火化证上印制二维码,家属可以迅速找到亲人的墓地。其中可能还会包含亲人的生平简介等内容,离逝者较远的孙辈等也能从中了解到亲人的优秀品质,成为一种家庭传承。

同时,锡城的一些墓区正在加装高清探头。“如果家人在国外或外地,清明时节无法回乡扫墓,就可以通过这些探头实时看到亲人的墓地,缅怀逝者。”相关人员介绍说,目前这种实时异地的互联网扫墓方式也在设想中。(晚报记者 黄孝萍)

链接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树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民政部等九部门24日联合发布《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上述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使安葬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国家在殡葬领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个专门性文件。

民政部指出,节地生态安葬工作仍存在设施供给不足,激励引导和规范管理的制度机制不完善,群众对节地生态安葬的接受程度不高,乱埋乱葬、骨灰装棺再葬、墓位面积超标、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问题,与绿色发展理念不相符合。

对此,意见明确,将着力推行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改革,加强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服务水平,培育现代殡葬文化。到“十三五”末,在巩固和提高全国年均火化率的基础上,较大幅度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初步形成覆盖城乡的节地生态安葬公共服务网络,全面实行奖补激励政策。将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群众逐步接受节地生态安葬理念,支持和选择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如在火葬区,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和骨灰立体安葬等方式,倡导选择节地型墓位和骨灰撒海、撒散等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在土葬改革区,倡导选择节地型遗体墓位以及遗体深埋、不留坟头或以树代碑。(据新华社)

无锡一葬礼上逝者名字被写错 家属获赔5万

最近,著名主持人李咏病逝,一代传奇金庸老爷子也悄然离世。一位是小时候常见的脸孔,一位是开启无数人武侠梦的泰斗级人物,这个秋天,是众星陨落的秋天。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

“你瞧这些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离合,亦复如斯。”而江阴有一位李女士,她满怀伤感地参加了一场葬礼。不曾想,在现场却让人傻了眼…

事情是这样的……

近日,李女士(化姓)的舅舅九十高龄离世,李女士收到讯息后,准备在入殓当天先前往祭奠了,再在发丧当天前去。这本是稀疏平常的一场丧事,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停灵三日之后,舅家迟迟没有发丧。

为何这么久了都没发丧?李女士左思右想不对劲,向舅家一打听竟被震得哑口无言。事情是这样的:舅家请了一班道士处理一干丧葬事宜,没想到这些道士竟然把灵牌上的名字写错了,将离世舅舅的名字错写成李女士表哥的名字,一时竟也没人发现。更令人惊讶的是,灵牌被供着祭拜了两日后才有人发现名字写错了……等到有人发现了这个大错,就那么闹了起来。

李女士舅家表示,朝着亡父的灵位,痛哭流涕地祭拜,而灵位上的名字都被写错了,这完全是对子子孙孙的一种侮辱。不仅如此,李女士表哥也已花甲之年,再加上平日身体不佳,遇上了这样的事情全家都觉得很不吉利。此事严重伤害了家属的感情,更是给李女士的表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阴影,对死者也极不尊重,更在所有亲戚朋友面前丢尽了脸。

为此,丧事被迫耽搁,主家向负责承办丧礼的道士提出索赔,并报了警由当地派出所出面调解。截至发稿前,小编自李女士处了解到,负责承办丧礼的道士已赔偿主家五万余元精神损失费。

无锡为“海葬”逝者亲属买“人身伤害”险

无锡市第13次骨灰撒海活动在东海某海域举行。当天,在无锡殡葬管理部门及相关医务人员陪同下,72户无锡家庭的163名逝者亲属参与了此次“海葬”,105具骨灰被撒入大海。当地民政部门相关人士称,海葬以其不保留骨灰的方式,已成为现代文明殡葬的典型代表,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保护自然环境,而且对推广壁葬、草坪葬、花坛葬等其它绿色生态葬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

当天,在低徊的哀乐声中,参与海葬的逝者亲属手捧亲人骨灰,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将骨灰散落大海。无边无际的大海,如同寄托着他们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一般绵延到天边。据悉,为了加强宣传引导和方便群众了解海葬活动的组织程序,前期殡葬管理部门专门开通了“无锡海葬”微信公众号,市民群众通过微信进行了预约登记。基于对参加海葬的逝者亲属的人身安全考虑,从今年开始,相关部门还为每名活动参与者购买了“人身伤害”保险,增加了随行医务保障,并抽调了一名专门的医护人员随队同行,提升了人性化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了保障措施。

记者了解到,自2005年实施骨灰撒海活动以来,成功组织了12次海葬活动,全市已有862具骨灰撒入了大海,为逝者亲属节约墓穴安葬费近600万元,节约土地3000多平方米。从最初开始,无锡民政部门就将海葬活动定性为纯公益性活动,免费为群众提供服务。2013年7月,无锡市民政局、无锡市财政局根据无锡市政府精神,联合发文决定自7月1日起,对采取海葬的户籍居民,除免除海葬直接费用外(含车船费、撒海活动服务费、餐饮费以及两名随行家属费用),再给予每例1500元的奖励。与此同时,还举行了“践行绿色殡葬、守护城市文明”——无锡市节地生态葬清明共祭仪式,彰显了当地政府政府深化殡葬改革,持续推广这一绿色节地葬式葬法的坚定态度和决心。

无锡市民政部门相关人士介绍称,随着无锡市深化殡葬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厚养薄葬”理念得到了社会公众积极响应,市民群众对生态葬式葬法的接受度大幅提高,生老病死的传统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把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不再是“葬不起”的代名词,参与者倒是因自身观念走在时代的前列反而感觉由衷地自豪。值得关注的是,当下参与海葬的群体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被动”变“主动”,不再仅仅限于收入低、经济差,“被动”选择海葬的家庭。同时,人员成分明显变化。以前的参与者基本是以高知识或者低收入群体为主,呈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状分布,近几年,市民群众对海葬这一生态节地的葬式葬法逐步接受认可,除了党员、离退休老干部明显增多之外,参加海葬的中等收入家庭也放量增长。 

无锡首试引入第三方给殡葬“一条龙”打分

亲人逝世后,社会上流传死不起,矛头直指殡葬行业中的诸多黑门。昨天,从无锡市殡葬行业协会了解到,从今年起,引入第三方为殡葬行业内的首批29家殡葬服务单位进行打分,引导社会“一条龙”规范发展。这在江苏省内还是第一次。“基础条件10分、服务质量70分、社会评价20分”,标书中的评介体系共分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有各种细化的评分标准。比如在服务质量中,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新风,不带头鸣放礼炮可得1分、不抛洒纸钱得1分。这是从4月15日起,即将要实施的第三方评估机制中的部分内容。评估完成后,会定期公布排名,让百姓有所选择。

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的张汉平表示,花钱招标第三方评估殡葬服务代理机构的做法在江苏省是第一次,在全国绝对走在前列的这种做法通过运用市场法则来树立标杆,让老百姓享受到真正的服务,比用行政手段围追堵截要好得多。

据了解,2015年底,无锡推出了市区殡仪代理服务书,制定了殡仪服务各项内容的收费清单。小到每包1元的硬糖,大到每桌1000元的丧宴综合餐,明码标价,规范了殡葬市场随意叫价的问题。这份清单要由办丧的家属打钩选择后形成合同,实现了明白消费。2016年,共有752位逝者家属通过无锡市殡仪馆96444的热线平台实现了清单式消费。无锡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蒋庆祥表示,这一由无锡市殡仪馆联合部分社会代理机构的试点推出后,群众满意度达到99.9%。

仅通过行业内自律还不够,今年起的第三方评估则引入了他律机制。吴兴是本次中标单位——无锡市社会组织发展促进会的项目负责人,他介绍说,无锡市区之前专门成立了殡仪服务质量评估办公室,组成了专家组,通过对国内外大量的研究工作,制定了相关评估细则。首批29家殡葬服务单位成了评估对象,这一做法将促使机构操作规范,提升服务档次,并通过公示让百姓选择到可靠的机构。

蒋庆祥说,无锡市有数百家殡葬服务代理机构,行业协会成员也有40多家,想成为试点的单位相当多,但最终仅有29家入围。明明是种束缚,为何争相求评估?无锡万福殡仪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仇伟斌说,殡葬服务的规范化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评估完善自身,成为平台上的胜出者,才会赢得市场,做大生意。